亚洲 欧美 制服 中文字幕_日韩城人网站_间桐樱白浊调教_青青草原影院 - 老少交玩tube少老配搡bbbb

首頁 旅游百科正文

學衡派簡介 學衡派怎么樣

學衡派是一個在民國早期形成的學術流派,宗旨是:“論究學術,闡求真理,昌明國粹,融化新知,以中正之眼光,行批評之職事,無偏無黨,不激不隨”。學衡的宗旨中宣示“無偏無黨”。依學衡的最初精神,凡在《學衡》雜志發文之人,通常視為學衡成員。學衡派成員雖存在共同的旨趣,但仍有各自觀點的差別。

目錄

  • 1 歷史
    • 1.1 學衡人物
    • 1.2 學風
    • 1.3 人文主義
    • 1.4 文化
    • 1.5 儒家思想
    • 1.6 道德理想
    • 1.7 世界主義
  • 2 相關條目
  • 3 參考文獻
  • 4 擴展閱讀

歷史

早在國外,1910年代中后期留美學生群體當中,以對文化、文言文及白話文的意見分歧,可以分為兩派,一派以梅光迪、胡先骕等人為代表,認同、捍衛文化,及文言文;一派以胡適等人為代表,認為西方文化高于文化,主張全盤西化,意圖打倒文言文,推行白話文。這些留洋學生回國后在國內形成兩派,維護文化派以南京大學為中心,胡先骕、梅光迪、吳宓等人先后來到南高、東大。1917年胡適在《新青年》上發表《文學改良芻議》,胡先骕則在《南高日刊》上發表《文學改良論》,白話文和文言文文學之爭日益成為導火線。1920年胡適出版白話文詩集《嘗試集》,隨后胡先骕撰《評〈嘗試集〉》,但“歷投南北各日報及各文學雜志”,無一為之刊登1,胡先骕遂和梅光迪等人商量自辦刊物,得到劉伯明、馬宗霍(承堃)的支持,隨后吳宓、柳翼謀(柳詒徵)等人也加入。1921年10月,學衡雜志社成立。1922年1月,《學衡》雜志創刊。

學衡人物

學衡派主要人物

  • 梅光迪:《學衡》雜志的發起、籌辦人。受白璧德人文主義思想影響,立志于儒家學說的復興。
  • 吳宓:長期擔任《學衡》雜志主編,服膺西方新人文主義導師白璧德,以弘揚儒家傳統文化自居。
  • 胡先骕:學衡核心人物之一,科學家、人文學者、文學家。
  • 柳詒徵:學衡的國學支柱,啟發現代儒學復興運動。
  • 劉伯明:學貫中西,作為現代學術的精神宗師,同樣以其人格力量擔當著學衡的精神領袖。劉伯明和柳詒徵并為學衡派的兩大精神領袖和靈魂人物。
  • 馬宗霍(承堃):《學衡》專欄“國學摭譚”作者,文字音韻學家、史學家、經學經、文學評論家、書法家、書法評論家。

學衡派是一個文人群體,他們往往學貫中西,因此構成了一個當時向現代文化社會轉型時代的精英文化集團。在以上六位核心人物之外,還有蕭純錦、邵祖平、湯用彤、徐則陵、王國維、繆鳳林、張其昀、陳寅恪、梁啟超、黃節、林損、王易、張歆海、郭斌和、景昌極、王煥鑣、劉永濟、吳芳吉、趙萬里、胡夢華、張蔭麟、向達、鄭鶴聲等人。

學風

劉伯明曾撰《論學者之精神》、《再論學者之精神》、《論學風》等。劉氏倡言,學者應具學者精神,作為一體的學者精神,可分五端:一、學者應具自信之精神。 二、學者應注重自得。三、學者應具知識的貞操。四、學者應具求真之精神。五、學者必持審慎之態度。“真正的學者,一面潛心渺慮,致力于專門之研究,而一面 又宜了解其所研究之社會的意義。其心不囿于一曲而能感覺人生之價值及意義。或具有社會之精神及意識。如是而后始為真正之學者也”。“茍冀為學者,必于科學 有適當之訓練而后可。所謂科學精神:其最要者曰唯真是求,凡搜集證據,考核事實皆是也。唯真是求,故其心最自由,不主故常。蓋所謂自由之心,實古今新理發 現之條件也。”

“古來學風,最重節操。大師宿儒,其立身行己,靡不措意于斯。雖經貧窮,守志彌堅。”“不為燥濕輕重,不為窮達易 節。”“學校既為研究學術,培養人格之所,一切權威應基于學問道德。事功雖為人格之表現,然亦應辨其動機之是否高潔,以定其價值之高下。若通俗所重之名利 尊榮,則應擯之學者思想之外。老子曰:雖有榮觀,燕處超然。此從事教育者應持之態度,而亦應提倡之學風也。”

人文主義

從文化理念上看,學衡派持人文主義,在很大程度上是中西人文主義在現代社會的結合。人文主義學者柳翼謀源溯孔子,孔子被看作是人文思想的鼻祖。西方新人文主義宗師白璧德遠溯亞里士多德及柏拉圖、蘇格拉底,梅光迪、吳宓、張歆海、郭斌和以及陳寅恪、湯用彤等人本源儒家,又都是白璧德的弟子,或認同其思想。人文主義的基本觀念是尊重人本、崇尚理性。

文化

學衡派認為,傳統文化的精粹具有永恒的價值,是構成民族文化的基石。孔子是文化的集大成者和開創者,儒家文化是文化的主軸。

儒家思想

學衡是現代新儒家的學術源頭。學衡派認為,“以儒家之根本精神,為解決今世人生問題之要義”。

道德理想

學衡派倡導以道德構建理想社會,德化天下,以人文道德拯救現世世界。提倡君子之德,注重人格修養。

世界主義

學衡派融通中西人文思想,關注文化及國家危機下的,同時關切整個人類世界的前途。學衡派認為,“在現代科學昌明的物質狀態下”,只有儒家思想,才能“使 吾人免蹈近百年來歐美生計組織之覆轍,不至以物質生活問題之糾紛,妨害精神生活之向上”。并認為儒教是世界之光,以儒教拯救當今物質社會,“此吾儕對 于全人類之一大責任也。”2

相關條目

  • 國風
  • 新文化運動

參考文獻

  1. ^ 《吳宓自編年譜》
  2. ^ 柳翼謀:《文化史》

擴展閱讀

  • 王晴佳:〈“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”:“學衡派”對中西文化的理解和詮釋〉。
  • 王晴佳:〈白璧德與“學衡派”—— 一個學術文化史的比較研究〉。
  • 《學衡》中的“柳詒徵”
  • 學衡派的政治理念與道德理想主義
  • 張淑鏘:學衡派:浙大學術文化的重要源流 《浙江大學報》

專業提供

公司年會、獎勵旅游、年假旅游、休閑聚會

讓您的會議更加體面,更多互動,更有新意!

長按“識別二維碼

廣西旅游超市

旅游 | 自駕 | 戶外 | 旅拍 | 門票


長按,加入旅游微信群

旅游咨詢一13277724168 果果

旅游咨詢13277764168 莉莉

旅游咨詢三13277784168

公司團體咨詢18077191998 謝經理

經營許可證號:L-GX-CJ00034


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