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巖孔廟 | |
---|---|
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| |
![]() 大成殿,2016年12月 |
|
所在 | 臺州市黃巖區 |
坐標 | 28°38′56″N 121°15′31″E? / ?28.648778°N 121.258749°E坐標:28°38′56″N 121°15′31″E? / ?28.648778°N 121.258749°E |
分類 | 古建筑 |
時代 | 清 |
編號 | 第三批,編號不詳 |
登錄 | 1989年12月 |
黃巖孔廟位于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學前巷2號,青年路與勞動路交匯處西南,是浙江省現存較完整的孔廟,始建于唐代,最初在縣東三里,北宋治平三年(1066)遷至明因寺北,并即孔廟設縣學,元豐六年(1083)遷至今址,后屢毀屢建。今大成殿及兩廡、大成門等主體建筑均為清道光二年(1822)重建,同治時重修1。1982年2月被公布為黃巖縣文物保護單位,1989年12月被公布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。
文廟布局原前廟后學,清光緒時中軸線上依次為萬仞宮墻、欞星門三間(內東有名宦祠,西有鄉賢祠、忠孝祠,各三間,忠孝祠又名孝友祠)、泮池、泮橋(三孔梁橋)、大成門五間(按縣志記載為三間,實為五間,東為神祠、西為衣亭,各三間)、大成殿五間(前有東西廡各九間)、明倫堂五間和崇圣祠三間,東路為大門三間、文奎閣三間兩層和尊經閣三間兩層,西路為教諭署、訓導署等(圖)2。現存大門、文奎閣、泮池、泮橋、大成門及神祠衣亭、大成殿及東西兩廡等,其中文奎閣與大成殿均為重檐歇山頂上覆以黃色琉璃瓦,大成殿正脊砌“天開文運”四字,兩側堆塑龍形正吻,文奎閣正脊為滾瓦花脊。大成門為重檐歇山頂上覆以灰色筒瓦,正脊為滾瓦花脊3。
圖集

參考
- ^ 清·陳鐘英修、王詠霓纂,《光緒黃巖德清縣志·卷八·建置志二·學校》:“吾黃立廟始于唐,立學始于宋,其地在縣東三里,治平中徙縣南,元豐中始徙今地,八百年于此矣。文廟在縣南二百步,舊在縣東三里,宋治平三年令許懋移徙于明因寺北,即廟建學。元豐六年令翁仲通徙今地。……(康熙)四十七年遭颶風廟毀,張郡守聯元、林總戎達率屬捐俸,諭范長裕、訓范守禮及紳士重建。乾隆七年郝令世正修葺大成殿。后屢遭臺風,宮廟廡舍多傾隤者。……道光二年令黎葆醇、諭陶慶麒、訓吳心恬率紳士捐資重建大成殿及兩廡、戟門等。……咸豐辛酉門楹窗牖毀于賊,同治中令陳寶善、諭王錫疇、訓沈廷飏率紳士捐資修復。”
- ^ 《光緒黃巖德清縣志·卷八·建置志二·學校》:“大成殿五間,東西廡各九間,戟門三間,即大成門,欞星門三間,泮池泮橋,更衣亭三間在戟門東偏,崇圣祠三間在明倫堂北,明倫堂五間在大成殿北。……尊經閣三間舊在明倫堂后,……雍正十一年樊令琳,教諭周芳彝、訓導章萬全移建于明倫堂東偏。……文奎閣舊名文昌閣,……國朝順治間訓導范禎建閣三間于魁字亭前,康熙九年毀,后建文奎閣于大門以祀之。……大門三間康熙九年毀,今建文奎閣之南。名宦祠三間在欞星門內東,鄉賢祠三間在欞星門內西,忠孝祠三間在鄉賢祠南,雍正五年特建。”
- ^ 《黃巖孔廟》. 浙江省文物局. 2017-01-13.
![]() |
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:黃巖孔廟 |
|
|
專業提供
公司年會、獎勵旅游、年假旅游、休閑聚會
讓您的會議更加體面,更多互動,更有新意!
長按“識別二維碼”
旅游咨詢一:13277724168 果果
旅游咨詢二:13277764168 莉莉
旅游咨詢三:13277784168 東哥
公司團體咨詢:18077191998 謝經理
經營許可證號:L-GX-CJ00034
評論